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,好习惯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。习惯养好了,那便是养分,孩子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必会从中受益。王秀小学从5月20日开始对一、三年级进行了行为习惯的督导,为期一周。
(一)行为习惯
学生与同学之间相处能使用文明礼貌用语:如谢谢、对不起、没关系、再见等。对老师有礼貌,见到老师要问好(“老师好”);能主动与亲人打招呼。能爱护绿化,爱护公物,爱护环境。不乱翻别人的东西,借东西要及时归还,捡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学校。课间活动能做到文明活动,一年级容易在地上打滚,属于正常现象,三年级能在走廊里说说话,调皮一点的也最多地上趴着玩,都没有做危险性的活动。
总体大多数同学的行为习惯已经养成,能区分好坏。只有个别同学还需要进行教育,特别是去专用教室上课的整队和行进都有待教育。小干部的培养还有待跟进。
(二)学习习惯
部分学生较早到校,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。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,课本;上课注意听讲,做好 笔记,但能大胆发言的同学较少,思维能力有所欠缺。能在课后服务期间独立完成作业。
总体一年级情况较好,三年级小问题挺多,如:书写、读写姿势都不怎么规范,广播操、眼保健操都很敷衍,也没有主动看课外图书的习惯,拖拉作业的同学较多,整体学习水平不高。
鉴于以上情况,把一三年级的习惯具象化:

小学阶段孩子需要养成的好习惯很多,上面的习惯都是最基本、最重要的习惯,在孩子12岁以前养成,会为孩子后期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,要有耐心,坚持做下去,机会有效果。作为老师一定要做到先抓习惯,再说成绩。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