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指导思想
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及教学任务,坚持质量为核心、教学为中心、课堂为重心,力争做细做实每一项工作,切实抓好教学、教改等各项工作。
二、工作目标
1.教学管理精细化。加大教学常规检查的力度和密度,“求真”、“务实”、“高效”,努力使教学管理成为一种引领、一种服务,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2.教学质量优质化。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学计划,按照新课标的要求,强化集体备课和个人二次备课,注重反思和精讲精练,着力构建高效课堂,全面提升教学质量。
三、工作措施
(一)管理力求真实有效
本学期教学管理工作重视过程管理,细节管理,重点通过严把上课、训练、辅导、督查,点点落实,步步稳扎,有效开展各项工作。
1.上课。备课时要注重培养目标、课程目标及教学目标,在此基础上教师上课时脑中时刻要有目标意识、质量意识、效益意识。每一个提问都要力求富有启发,每一种设计都要力求精心巧妙,每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典型规范,每一步环节都要力求严谨相关。
2.训练。学生作业负担减轻,学习质量反而提高,这是科学实验的结论。本学期教师要确立正确的作业观,全面认识作业对于学生掌握“双基”的重要作用,科学合理安排各科作业。倡导自己精心设计作业,要把“减负”的重点从学生数量上的减、形式上的限,转变到质量上的保证、效率上的提高上。
3.辅导。在切实做好减负工作的前提下,认真加强“培优”“补差”工作。平时的教学要重视“培优”,即在优等生中选好苗子,进行提高训练。教师还应特别注重“补差”,学期开始摸清致差原因,因人而异、对症下药。对“学困生”多鼓励、少批评,多辅导、不放任。
4.督查。本学期继续实行年级组教学质量督导制度,以规范教学行为。一方面抓好教学质量督导,根据不同年级段的教学要求、师资队伍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,开展质量督导,重在对教师工作状态、学生学习情况等做出随机诊断性的了解和分析,提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,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。本学期年级督导分别为二年级、四年级、六年级。
(二)深入课堂,强化教学研究,追求优质高效
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,包括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、听课习惯、课前准备等,科任教师要配合班主任,共同做好此项工作,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品质。
1.严格执行课程计划。开齐、上足、教好每一门课程,不随意增减课时。建立科学的巡课机制,教导处组织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巡课,确保教学课程的安排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。
2.深化课堂教学改革。继续学习新课程理念,不断改进教学方法,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,努力实现四个突破:(1)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和认知规律,启发、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,在课堂吸收率上有新的突破;(2)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、思维能力、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造精神上有新的突破;(3)要精讲精练,在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,提高独立钻研能力上有新的突破。
3.构建多元评价机制。改变单一的纸笔测验方式,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机制,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。尝试开展成果展示,口试、自评、互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,重视评价的发展性。
(三)教研活动目标明确,为提升教学质量做服务
由于教师的人数在减少,从本学期开始教研组和备课组结合成一个组,发挥出集体力量。各备课组要多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,多分析教材,都进行专题讨论,鼓励教师多开设公开课。加强听课评议,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,这样才能提升教研活动质量与成效,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,讨论教学得失,从而提升教学水平。本学期课堂活动主要是骨干教师展示课、备课组的大单元教学展示。